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太突然!业绩雷乍现,股价暴跌!

  • 房产
  • 2025-02-05 21:51:05
  • 21

  美股业绩雷爆了!

太突然!业绩雷乍现,股价暴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Alphabet第四季度营收低于华尔街预期,且该公司还宣布将在2025年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市场对其后续盈利前景担忧再起。

  美国芯片巨头AMD公布第四财季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69%,至38.6亿美元,但低于分析师预估的40.9亿美元。AMD预计当前季度总营收在68亿至74亿美元,分析师的平均预估为70.4亿美元。

  受上述业绩雷影响,美股盘后谷歌股价跌逾7.5%,AMD股价盘后也一度重挫超10%。而且,这一跌幅延续到了今日。今日美股盘前,谷歌一度跌超7%,AMD跌幅也一度超过9%。对于今夜的美股科技股,或又是一次巨震。

  谷歌暴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Alphabet第四季度营收低于华尔街预期,且该公司还宣布将在2025年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市场对其后续盈利前景担忧再起。

  具体来看,谷歌第四季度实现营收964.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不及分析师预期的965.6亿美元;净利润为265.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06.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每股收益为2.15美元,上年同期为1.64美元,但不及市场预期的2.13美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业绩报告和分析师电话会议显示,首先,谷歌仍在加大对人工智能(AI)的投资。该公司宣布,预计今年的资本支出将达到“惊人的”750亿美元。尽管谷歌云最近一个季度表现令人失望,而且DeepSeek透露了低成本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取得多大成就,但谷歌仍坚持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其次,目前,谷歌搜索还在坚持。搜索广告带来了540亿美元的销售额,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期。像Perplexity这样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似乎还没有对谷歌的搜索收入造成影响,但分析师Dan Morgan表示,谷歌的广告业务似乎确实表现逊色于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公司”Meta Platforms。

  目前,分析师普遍认为,谷歌第四季度的问题为其云业务不及预期,并表示2025年还将大幅提高资本开支。从中长期视角看,此前AI的热潮以及监管困扰是否会对谷歌搜索出现颠覆性影响,是市场普遍担忧的问题。但因前两个季度谷歌云业务的出色表现,市场暂时摆脱了对谷歌中长期的担忧。

  AMD的雷

  超微半导体(AMD)也公布了上季收入76.58亿美元,按年增长24%,高于预期的75.3亿美元;经调整每股盈利1.09美元,也高于预期的1.08美元;净利润4.82亿美元,按年倒退28%。

  不过,关键的数据中心业务表现不及预期,业务收入升69%至38.6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41.4亿美元,反映公司在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未能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

  行政总裁苏姿丰表示,AMD相信其将在2025年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AMD指出,其数据中心AI特许经营业务将迅速扩张,收入将从2024年的50多亿美元,增长至未来几年的数百亿美元。

  回看上季其他业务表现,期内,包括个人计算机(PC)芯片的客户端部门收入为23亿美元,增长58%;不过游戏部门收入下挫59%至5.6亿美元 ;嵌入式部门收入9.2亿美元,下跌13%。至于指引,集团预期今季收入为68亿至74亿美元,分析师预计收入为70.4亿美元。

  Summit Insight分析师Kinngai Chan表示:“AMD的AI GPU可能没有达到投资者的预期。我们仍然认为Nvidia在AIGPU性能和价值方面与AMD拉开了差距。”

  另外,AMD在做出业绩预测之际,包括微软和Meta在内的科技巨头正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发自己的芯片,以处理GenAI所需的大量数据。微软和Meta去年推出了新的AI芯片版本,这使得人们对AMD在AI基础设施主导地位的竞争能力产生了怀疑。

  而Marvell和Broadcom帮助其他公司设计自己的定制芯片,与AMD和Nvidia提供的现成处理器不同,并与各种云计算公司签订了合同。苏姿丰告诉分析师,AMD正努力与博通和Marvell竞争,与客户合作打造定制 AI芯片。路透社去年报道称,Nvidia也已进入该业务。

  “我们也积极参与与客户进行的一系列(定制芯片)讨论,”苏姿丰表示,“他们希望利用我们的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真正的创新。”

  尽管AMD做出了诸多努力,但英伟达仍占据了AI芯片市场近80%的份额,部分原因是其专有的CUDA软件,该软件已成为一些开发商的标准。使用CUDA语言编写的计算机代码无法在AMD硬件上轻松运行。客户必须承担额外的高昂成本才能更换芯片供应商。

  校对:杨立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