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上城区体育中心赋能师生成长 促进学教变革 2024年上城教育学术节(秋季)·智慧教育专场活动顺利落幕

  • 房产
  • 2024-12-26 01:26:01
  • 9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金高苑)12月18日,由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主办,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承办的2024年上城教育学术节(秋季)·智慧教育专场暨上城区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在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举行。   活动中,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世美和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沈永翔为上城区第二届智慧大组成员颁发聘书。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於晓东致辞,他高度认可了上城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的探索,并对上城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表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信息化驱动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要坚持改革主场,把教育数字化改革主场放在教与学变革上;要坚持协同创新,坚持推进政产学协同创新,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世美指出,上城区持续专注融合信息技术的“思维课堂”实践,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通过技术赋能优化课堂教学样态,让教育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他强调,要聚焦技术赋能,打造好智慧教育特色品牌;要聚焦学教变革,深化数智赋能的思维课堂;聚焦教师发展,构建立体多元的诊断模型。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秘书长蔡可也对上城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工作表示充分认可。在他看来,上城实践在育人的环境、育人的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封闭转向开放,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需求来选择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进度;从专有走向共享。学习者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线教学资源;从单向转向交互。师生之间这种快捷的交流沟通,技术赋能得以更好呈现这些转变,为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奠定了基础。技术为教育插上翅膀,教育为技术注入灵魂,二者相辅相成,有了更广阔、更适切的用武空间。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旭东作《课堂教学的灵魂三问:数字技术赋能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主旨报告。郑教授阐释了教育常识,即知识、能力、素养,并提出课堂教学的灵魂三问: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之后,他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从“技术能否让学生学得更好”以及“人工智能能否让老师教得更好”这两个方面着手,以批判的精神去思考教育,加深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理解,并提供了实践路径。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庆力作《数智赋能作业与课堂互联的校本探索》的汇报。他分享了濮小数智化平台“上书房”在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探索。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通过调研发现作业设计存在目标单一、内容过量、课堂脱节等问题,于是,打造“上书房”数智平台,以数智技术赋能,在学情数据的驱动下,开展校本化作业转型,让作业目标更为丰富多元,作业内容更为精准适切,作业与课堂更为深度互联。   杭州市胜利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郭荣强作《数字教研室:凝聚课程改革的专业推动力》的汇报。他以审视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教研精力受限、教研效率不高、教研成果散佚等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在胜利魔方数智平台开辟“数字教研室”专区,创设教研日程概览、协同备课平台、在线听课平台、课堂数据分析、评课研课平台、教学资源广场等多个模块,系统推进“发布信息-协同备课-听课点评-数据分析-评课研课-沉淀资源”的教研全过程。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书记、校长唐彩斌作《未来教育之路:学校数字转型策略与实践》的汇报。他分享了从教近30年的实践,以及逐渐形成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基本观念“3要3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个性,要尊重学科性,要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不求全求好用,不求多求实用,不求新求有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开始着手用人工智能教学和教学人工智能,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心理健康平台,应用了马尔可夫链、大数定律等大数据模型,精准地发现了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随后的课堂展示环节,教师们带来精彩的内容。   杭州市胜利小学教育集团的张君霞老师执教《怎样获得“玩游戏”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玩弹珠游戏为情境,思考小球掉入哪个格子可能性更大,发展学生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收集组织、表示分析数据,进而批判评估统计结果,解决怎样获得“玩游戏”机会的真实问题,发展数据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上城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琼华点评时表示: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从学科角度,需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当数据不够多时,有一定的偶然性,数据足够多时才有一定的规律性,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二是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运用GeoGebra、超级画板ZjzMath等软件进行随机事件的模拟,同时还采用了希沃白板实时采集、反馈学生的过程性思维,利用简优平台前后测数据对比,进行数据意识思维层级划分;三是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的具身“感悟”建立随机性理解,借助智慧手段,实现以生为本,学教评实时一致,落实素养达成。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的王祺老师执教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王老师在精准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融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影片以及大语言对话等前沿技术,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深度支持,成功地将科学与技术融合,应用于教学之中,为学生打造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实现了对精准教学理念的深度践行。   上城区教育学院初中科学研究员周才英肯定了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大语言对话,成功解释了同学们心中关于宇宙的困惑,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归纳总结指向目标达成的智能技术列表为老师们提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新路径。同时,周老师也提出了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路径与相关应用规则与场景,提倡虚为实用。   圆桌论坛环节,由杭州市胜利教育集团金高苑老师主持,上城区教育学院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戚伟国,初中科学研究员周才英,杭州市胜利实验笕成小学副校长余国罡,杭州市胜利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徐寻知,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宋澜共同探讨寻上城教育新的生长点,探索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应用路径。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上城以数智课堂为核心,数字教研为支撑,教育大脑为保障,重点研究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常态化应用。未来,上城区将继续坚持以应用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融合技术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让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惠及更多师生、家长和社会大众。   新闻拓展——   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上城区一直致力于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多样模态,先后孵化出“AI观课室”“数智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创新成果,形成《数智魔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上城探索》《学习中心:面向未来学校场景重构新视角》等专著,相关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针对传统教师研修中依赖经验、缺乏数据支撑的问题,上城区建成AI观课室88间,录课11000余节,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以课堂观察为核心,整合教师、教研员、AI平台等多元评价主体。运用量规对比、数据库衡量、音视频记录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精准诊断,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堂教学范式创新方面,上城区始终聚焦技术融合与素养导向,探索“数智课堂”,积极引入“点阵采集”“互动反馈技术”“虚拟实验室”“智慧体育”等产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上城区体育中心赋能师生成长 促进学教变革 2024年上城教育学术节(秋季)·智慧教育专场活动顺利落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