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听Ta说建筑】台湾银行大楼:黄金天际线上的“希腊神庙”

  • 文学
  • 2024-12-23 17:26:22
  • 1
马田 ·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大楼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是外滩三座日资老建筑之一,现为招商银行、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 台湾银行大楼 地址:中山东一路16号 独一无二的希腊神庙 1927年6月,英文报纸《远东时报》在一篇关于“外滩新一轮巨变”的报道中写道:“几乎每个商业或住宅区都在兴建办公楼、公寓楼或者商店。照此速度下去,不久上海就会出现一条黄金商业街。”文中列出的外滩新厦就包括刚竣工的16号——台湾银行。 外滩16号原址为一座东印度式假4层砖木建筑,因该建筑墙体不够牢固,安全性能不理想,没有具备近代银行的要求等因素,长期租借在此的日资台湾银行洽购成功后,于1924年拆除原楼,并聘请英商德和洋行设计新楼。 1920年代拆除重建前的外滩16号 新建成的16号,虽称不上最雄伟,但其古希腊神庙式的外观在这条“远东华尔街”上独树一帜。大楼占地9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3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仅4层,主立面为东面(面向黄浦江),并设有四根粗大的欧洲古典主义式的立柱,三层、四层的层高明显小于一、二层,基本上采用平拱窗框。整幢大楼呈下大上小形,远远望去如古希腊神庙一般,气势非凡。这一建筑虽然是英商德和洋行设计,但有些部分采取日本式仿西洋建筑的风格,成为一种多种风格的混合体。 大楼外观 进入大楼内部,门口两侧卧有两头铜狮,内为转门。地下室是银库,底层原是营业大厅,上有夹层,是一圈半楼,可看到大厅内情形,二、三层为办公室。虽然“外滩神庙”的雕饰较为简素,却颇具特色。爱奥尼柱头两端状如“发卷”的曲线涡卷改为直线勾勒的“回”纹图案。这种富有东方色彩的“回”纹柱头在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和27号(怡和洋行大楼)也能看到,可能是当年的一种设计潮流。 大楼外观 建筑雕饰 1927年,今日所见之外滩万国建筑群已基本成型。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出自不同国家的能工巧匠之手,在没有统一的规定下,这么多种风格建筑配在一起的效果竟尤显和谐统一,呈现一种整体的美感。初建的16号大楼虽然称不上是佳作,但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倒是另有一番意趣,外滩唯一的“希腊神庙”与这条黄金天际线上其他形形色色的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1930年代的上海外滩 图谋不轨的台湾银行 在台湾银行入驻之前,外滩16号大楼地块几经转手,第二代主人是李百里洋行的萧氏兄弟,1886年3月25日,当时该地产的所有人平治门将其转入汇丰银行名下。汇丰银行投资将房屋由2层翻造成4层,出租给一些商号使用。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玛利逊、德商泰来洋行、保家行等,都曾租用这里的写字间办公。德国于一次大战中战败后,泰来洋行关闭,该处产业遂由日资台湾银行继续租用。 台湾银行成立于1899年,为甲午战争后由日本官商合办的股份有限公司。该行设立的目的在于强化对台统治和开发,及辅助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产业界和公共事业的投资,故总行设于台北。台湾银行自成立后,便不断向华南及长江流域扩张势力,相继在厦门、香港、福州、汕头、广州等地设立分行,构建起广泛的经营网。 台湾银行台北总行大楼 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设立于1911年,初为办事处,1914年升格为分行。入驻外滩16号后,他们向汇丰银行洽购该处地产并获得成功。上海分行的成立,更是为日本本土及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扩张推波助澜。其时,日本同华中地区、长江流域的贸易往来,基本经由上海通商口岸进出。台湾对大陆的货物输出,包括砂糖等物产,很大一部分也经上海中转。 1920年代的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 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扩大,该行业务更具有侵略性。台湾银行不仅是日本控制中国沦陷区金融的帮凶,而且还从事贩毒的勾当。日军侵占上海后,盛宣怀后人盛幼庵开设宏济善堂,在日军和特务的卵翼下,名为慈善组织,帮助戒烟,其实是由日本当局暗中操纵的鸦片贩卖组织。各地从海上或火车运来大量毒品,先送入台湾银行仓库,再由宏济善堂包销。 大连宏济善堂戒烟部 (位于现西岗区英华街) 焕然一新的银行大楼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台湾银行作为敌产加以没收,并划归中国农民银行上海分行所有。农行上海分行进驻外滩中山东一路16号原台湾银行大楼,恢复存储、汇兑、放贷、信托等金融业务。该行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机构,原为“剿总农村金融救济社”,后分别改组为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的农村银行。1933年这些银行重组成中国农民银行,资金1500万元,总行设在武汉,1937年总行迁沪。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原定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纸币,后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中、中、交、农”遂成为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银行。 中国农民银行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中国农民银行,大楼调拨给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使用,后又迁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底楼大厅内设工艺品陈列室,而公司办公人员及客户等从九江路20号边门出入。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中国深圳宣告成立,随后在1991年4月29日,招商银行第一家异地分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立。1998年,招商银行开设外滩支行,入驻外滩16号,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迁入外滩金融街的银行之一。 招商银行入驻后,外滩16号分别于1998年、2021年经历了两次整体修缮和内部装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方基本保留了大楼原有的格局和结构,对外墙、挑檐、门窗、护墙板、栏杆及其他特色装饰进行保护,同时对大楼机电系统、一层营业大厅、夹层理财区、地下室员工休息就餐区等进行了改造提升。 大楼内部装饰 走进今天的外滩16号大楼,典雅的大方格石膏天花、细密的黑白马赛克和考究的巧克力色墙砖,无一不体现出这种建筑的复古风情与历史底蕴。走到夹层上,可看到当年台湾银行的保险柜与名牌,往下俯视,底层营业大厅繁忙的场景便映入眼帘。大厅中的两排大理石方柱,已于风云变幻中屹立百年之久,至今仍让人感受到“神庙”的傲然气场。 底层营业大厅

【听Ta说建筑】台湾银行大楼:黄金天际线上的“希腊神庙”

有话要说...